九月的龙江大地,秋阳正好,走进一座座工厂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舞动,数字屏幕实时流转生产数据,特种机器人在极端环境下灵活作业,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智”变活力 ,曾经的“老字号”国企与深耕智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同台发力。
在这一进程中,产业工人是推动工业进步的核心力量。今年,《黑龙江省新时代百万职工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出台,黑龙江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工业企业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东轻:73年“银色支柱”的智能传承
阳光洒满哈尔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这座承载着“一五”荣光的企业,73年来始终坚守“补铝材料保障短板”的初心。
记者步入企业展览馆,1956年开工的黑白影像、20世纪80年代利税破亿的奖状与航天用铝材料在展柜中静静陈列,老工具的斑驳锈迹与精密铝材的银亮光泽形成鲜明对比,诉说着岁月里的技术跃迁。
在东轻的大屏幕上,生产车间尽显智能化。人民网 徐成龙摄
生产车间内,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厚板厂的机械臂正精准完成裁切作业,工人们紧盯操作台屏幕专注配合。负责人介绍:“中厚板工序容不得丝毫偏差,每一项参数都藏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锻压新线旁,炽热的铝坯在智能锻压机下反复塑形。车间主任笑着说:“现在设备靠程序控制,但老一辈‘看火候、凭手感’的经验,我们还在师徒间代代传。”板带厂南线车间的精密轧制设备前,质检员用仪器检测着薄如蝉翼的铝带材,这些产品不仅供应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更远销海外。
“贾春成创新工作室”的墙上,专利证书与成果列表格外醒目。这个厂里的“创新高地”成立以来,已攻克数十项熔铸环节技术难题,培养出一批年轻技术骨干。不远处的工间驿站里,热水壶、休息椅等简单设施透着暖意,职工之家的照片墙上,技能比武、团队交流的场景展现着企业对职工的关怀。产改展示墙的时间轴记录着成长轨迹:1998年公司制改革,2003年移交“三供一业”,2007年并入中铝加速升级,48.9亿元生产线优化投入让老企业焕发新生。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铝合金产品。人民网 徐成龙摄
哈电电机:“智造摇篮”的队伍焕新密码
走进哈尔滨电机厂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各工序生产画面实时跳动,数据曲线随加工进度动态更新,现代化制造的活力扑面而来。作为我国发电装备制造业的“摇篮”,这家拥有70余年历史的企业,如今产品已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人在设备前监督设备运转。人民网 徐成龙摄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7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4.4%。”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时难掩自豪。这份成绩源于企业对改革与创新的深耕:年初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为智能办公与业务创新筑牢算力基础;推行22项劳动生产率提升措施、49个行动项让效率革新落地见效。
哈电电机车间内待发运的设备。人民网 徐成龙摄
科技创新的突破在车间里随处可见。记者在核心部件车间了解到,世界首台单机容量500兆瓦、转轮尺寸6.23米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研制成功并发运,这一自主研制的核心部件,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领域实现重大跨越。上半年,企业施工设计部套数同比增长16.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负责人指向“12572”职工素质提升体系展示板。企业构建的工人技师队伍建设模型与“7级”劳模晋升模型,让技术工人有了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首席技师”等级的增设更打破了成长“天花板”。每年2000余万元的竞赛经费与多部门协同保障机制,让“人人争当劳模”蔚然成风。6年间,高级技师占比提高34.5%,技师占比提高52.4%,职工与企业实现共同成长。
博实自动化:5G赋能的智能制造新生态
“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橡胶原料从脱水干燥到包装码垛一气呵成。”在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宣传片里的智能生产线让记者直观感受到“5G+工业互联网”的魅力。这家深耕智能制造2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全球唯一具备橡胶后处理大系统成套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温炉前作业机器人。人民网 徐成龙摄
用户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内,高温炉前作业机器人的身影格外亮眼。记者通过监控屏幕看到,机器人可在炉内温度超2000℃的极端环境下,灵活完成烧眼、开眼、带钎、堵眼等工序,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这在电石冶炼行业是世界领先技术,彻底解决了人工操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老问题。”技术人员介绍道。
聚焦数字经济浪潮,博实的创新版图不断拓展。自主研发的固体物料后处理装备在粉粒料领域占据优势,多晶硅不规则物料后处理装备实现国内原创首台套应用,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则串联起各类装备,为传统企业打造智能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提供设备,更是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企业负责人表示。
“智能装备+工业服务”的双轮驱动战略,让服务成为发展新引擎。记者了解到,博实在全国布局近10个营销中心、20多个工业服务分公司,通过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闭环。这种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形成了“服务促销售、销售带服务”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共生。从黑龙江成长起来的博实,正以“产品做精、企业做强、产业做大”的誓言,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奋进。
如今,黑龙江制造业正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潮头,在黑土地上书写着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生动答卷,为产业工人赋能,为工业发展护航。目前,黑龙江省已建设50个省级工匠学院,全面打造示范作用突出、覆盖范围广泛、培育成果显著的工匠学院体系,为产业工人提供成长的平台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