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9月5日报道,科学家有可能研发出一种同时对抗新冠、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药物。
目前全球约有5亿人面临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风险。另一种能引发感染的寨卡病毒于2014年开始在拉丁美洲地区被发现,并于次年导致疫情暴发,该疫情主要影响受感染孕妇诞下的新生儿。最近,新冠病毒出现了,它已经传播到全世界,并已造成超过450万人死亡。这三种疾病由不同的病毒引起。但现在已知三者有一个共同点:一种增强的分子机制,它有利于这些病毒的复制,并且可能是治疗应指向的靶点。
三种病毒有共同点
报道称,研发一种手段来同时控制这三种不同病毒的感染是有可能的。这一发现是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阿根廷研究人员以及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共同获取的。它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该研究团队由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茜韦莱·加西亚和来自波士顿的弗朗西斯科·金塔纳领导。他们一直在研究一种叫做芳香烃受体(AHR)的分子。这种分子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暴露于环境污染可能使它发生变化。
报道称,2015年寨卡病毒暴发时,研究人员注意到该病毒影响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于是开始研究这种感染。他们发现,随着芳香烃受体分子表达的增加,寨卡病毒的复制也增强。他们还通过另一项研究了解到,登革热病毒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加西亚博士说:“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芳香烃受体可能影响了2015和2016年疫情中的孕妇当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这种受体的水平较高时,更多的寨卡病毒得以在受感染孕妇的胎盘中复制,并且有较高比例的婴儿出现严重畸形。”
远程研究奠定基础
报道称,在新冠大流行到来后,研究人员想知道他们一直关注的分子在人们感染新冠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使用了在不同国家进行的科学研究已经发布的数据库,并确定该受体在不同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和实验动物中被激活。
然后,这项研究进一步考虑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医院患者的鼻拭子检测结果。在阳性病例中,病毒载量水平是不同的。研究人员发现,病毒载量越高,受体表达也越会被激活。
报道指出,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在未来可能得到多种应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金塔纳博士说:“我们通过这项研究作出的贡献是,发现了一个广谱指标,它对于应对新冠病毒的不同变体可能很有用。这项研究对之前关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加西亚博士说:“我们今天知道的是,新冠、寨卡和登革热等病毒感染会触发激活芳香烃受体的机制。在某些人体内,这种受体的表达可能在感染之前就已因污染而受到影响。这可能是观察到的症状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登革热或寨卡病毒感染,都有从无症状到重症的患者。”
新药研发前景无限
报道称,基于已有知识,可能可以研发出一种作为病毒感染预后指标的检测法,以确认患者体内与芳香烃受体相关的情况。该检测将可用于诊断感染病例和疾病预后。另一种可能性是研发新药,或研究已经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其他药物。
根据加西亚博士的说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在体外证明了使用抑制剂可以减少感染。可能可以对受体进行调节,以防止患者发展为重症。尽管我们的研究是初步的,但未来有可能开发出受体抑制剂。或许也有必要评估已经被授权作为化学疗法治疗各类癌症的受体抑制剂”。
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临床药理学负责人本图拉·西蒙诺维奇说:“找到一种可以针对三种不同疾病的药物是非常有趣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们希望它能让我们推进新疗法的研发。不过,必须考虑到,有一个分子作为靶点并不意味着一种药物对三种疾病都同样有效。一个例子是瑞德西韦,它已经针对包括埃博拉和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疾病进行了测试,但有效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