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14日发表题为《濒死体验会给动物留下终生伤痕》的文章,作者系莎伦·利维,文章介绍了恐惧生态学对动物的研究。全文摘编如下:
每隔几年,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雪鞋兔数量就会攀升至一个高峰。随着雪鞋兔数量增加,它们的捕食者(即猞猁和郊狼)数量也会随之增加。然后,兔子数量锐减,它们的捕食者相继死亡。这种循环是一个著名的现象,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
不过近年来,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雪鞋兔数量之所以从峰值回落,不仅仅是因为捕食者吃掉了太多兔子。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生活在天敌围伺的环境下,长期压力导致母兔子吃得更少、生得更少。不断被捕食者追逐带来的创伤会引发大脑化学物质的持久变化,这与遭受创伤的人类大脑的变化相类似。这些变化导致兔子无法保持正常的繁殖水平,即便在它们的捕食者死亡后也是如此。
正如行为生态学家利安娜·扎内特和迈克尔·克林奇所展示的那样,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雪鞋兔身上。来自安大略西部大学的扎内特和克林奇是一对已婚夫妇,本科主修心理学。如今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恐惧生态学,后者将创伤心理学与野生动物的恐惧行为生态学结合起来。他们发现,对捕食者的恐惧可能导致其他野生哺乳动物及鸣鸟生育和抚养的幼崽减少。与饱受惊吓的雪鞋兔一样,受到惊吓的田鼠和鸣雀后代存活到成年并成功繁殖的几率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