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发短信实战【8小时发短信15万条】



近日,随着盾构机破岩而出,“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穿黄隧道顺利贯通。据了解,“聊热入济”项目完工后,今冬济南供暖将新增1亿平方米“外援”。
“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南线工程穿黄隧道起点位于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燕王村北侧的盾构隧道,先后穿越济平干渠、长清护城堤、黄河主河道、黄河大堤,在地下“潜行”4500米,最深处可达55米。这是黄河下游首条穿越黄河的供热专用隧道,也是目前全线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地质和环境风险最复杂的盾构穿黄隧道。
据介绍,施工队伍克服了长距离、高水压、复杂地质、大坡度掘进等诸多困难,成功穿越含钙质结核的硬塑粉质黏土地层、胶结砂层等“禁区”。为保证一次性连续穿越河道,项目部署了垂起固定翼无人机机库,搭载光电吊舱载荷,在工程建设期间全线巡检;采用自动焊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焊接质量。
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都市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总长约130公里的“聊热入济”项目分南北两线穿山越河,横跨聊城、德州、济南三座城市,将信发集团两座电厂的余热调入省城用于冬季取暖,替代燃煤热源,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聊热入济”项目今冬投运后,长输热源成为济南供暖的“主力军”。其中,北线以聊城的信源电厂为主热源,覆盖济南起步区,延伸至综合保税区后,联手章丘电厂以及工业余热,为东部城区供暖;南线从聊城的郝集电厂抵达济南后,与“石热入济”项目混合,加上长清今年新投产的两台66兆瓦热电机组,共同为中西部城区供暖。至此,济南中心城区形成多热源联合供热、以城区热源点和新能源为补充的供热新格局。(赵国陆 侯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