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举行青少年水科技实践活动。
9月30日,武汉市青少年水科技实践活动在武汉市二桥中学(芳草校区)落幕。集中展示了20件由中小学生自主设计研发的水科技发明成果,一批融合生态理念与科创智慧的作品,展现出年轻一代对长江保护的关注与创新活力。
在成果展示区,来自江汉区北湖小学的江鑫铭同学与团队成员共同讲解了《景区水面游船的创新设计》——一款以太阳能为动力、通过水泵喷水推进的新型电动观景船。像他们这样的“小小讲解员”不在少数,学生们自信地介绍各自作品的设计思路与功能,从节水装置到水质监测工具,各类紧扣“水科技”主题的发明彰显出青少年将科技应用于生态保护的实践能力。
武汉举行青少年水科技实践活动。
作为武汉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年度科技教育重点活动,本次实践构建了“教学—实践—创新”全链条育人模式,推动形成市级统筹、区级支撑、校级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将“长江大保护”理念融入青少年科技教育全过程。
在课程分享环节,武汉市二桥中学史颜君主任以STEAM课程为例,分享了“长江水质监测”“节水灌溉装置设计”等获奖案例,系统阐释如何将生态保护内容融入数学、工程、生物等多学科教学,推动水科技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应用。
汉阳区首届水科技领军教师、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教师张爱华打造的“湖畔课堂”成为活动亮点。通过模拟水体净化实验与水流动力演示,师生共同沉浸式探索水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实际应用,让“科技护水”理念更加可知可感。
武汉举行青少年水科技实践活动。
武汉市环境教育专委会秘书长程慧认为,本次活动实现了“水科技发明与护江需求的深度结合”。她建议进一步强化市级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跨区、跨校科创合作,为青少年参与长江保护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
汉阳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在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水科技发明比赛等活动中表现突出。本次活动既是市区校协同推进长江大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武汉市整合市域资源、引导青少年以科技践行生态理念的集中体现。
通过一系列水科技实践活动,武汉正逐步构建起青少年参与生态治理的实践路径,不仅为“长江大保护”注入了青春力量,更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图/文 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