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医保局获悉,一套支持积极生育政策“组合拳”正出台实施、全面落地,提升参保群众生育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10月1日起,安徽省实现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并将参保职工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同时,前期已出台的措施也将协同推进,包括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可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补助金待遇;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分娩住院定额补助标准;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行新生儿“出生即参保、落地即享受”政策,新生儿出生90天内参保缴费的,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据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安徽省)医保信息平台已完成系统改造,安徽省参保人员在省内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一站式”结算住院“顺产”“剖宫产”费用。据了解,2024年全省医保经办机构手工(零星)报销生育医疗费用9.67万人次,医保统筹基金支出1.57亿元;新政实施后,将大幅度减轻参保人员“垫资”“跑腿”负担。
生育津贴“免申即享”范围随之扩大。凡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生育医疗费用的参保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待遇。生育津贴支付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直接打入本人银行账户,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
从2024年8月起,安徽省已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障。安徽省还率先把“取卵术”“胚胎培养”等8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23515人次因此受益。据悉,通过推进国家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落地,安徽省对现行产科、麻醉等价格项目进行规范整合和价格核定;从2025年10月13日起,“分娩镇痛”医疗服务项目也将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平均为每位孕产妇再减负600元。
在新生儿参保方面,合肥市加大政策力度:新生儿出生90天内参保免缴当年保费;父母一方在肥连续缴职工医保的,0岁至3岁婴幼儿居民医保个人部分全免,由生育保险基金兜底。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户籍登记、医保参保、生育津贴发放”四件事“一网通办”,配合相关部门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为打造“皖”美生育友好型社会贡献医保力量。(陶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