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老年人的心声,真能得到市领导的重视!”
看着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寄来的感谢信,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老年学员黄伟文眼里满是光亮。
近日,她和学院教师吕芳共同提报了一份《关于净化保健品市场乱象 保障银发群体权益的建议》,获得高度关注。
一句吐槽牵出暖心牵挂
黄伟文曾是上海市淞浦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在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报名参加了多个班级,同时也是学院孵化的第一个社会组织——“上海宝山区治语社区指导服务中心”的理事长。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黄伟文听闻家中老人遭遇保健品诈骗并蒙受损失,她倍感揪心。于是主动与学院沟通,希望能获得支持,共同帮助老年人远离此类陷阱。
学院以此为契机,制定了“人民建议”赋能计划,全力支持全院师生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写建议可不是拍脑袋的事,得懂方法、有依据!”
为了帮老年学员和教师们把“想法”变成“办法”,同时让学院更多师生更深入了解人民建议,学院特邀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罗克平、宝山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负责人程晓堃,多次开展专题讲座与建议撰写培训。
学院组织专题学习团队前往上海市首个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室——罗克平工作室进行走访交流。随后,通过学院“人人课堂”平台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把老人心声变成可行方案
好建议离不开扎实调研。
这对“师生搭档”结成建言伙伴,依托学院优势,跑校区、做问卷、收案例。
围绕“保健品乱象”问题摸实情,学院还多次研讨,共同为“银发权益”发声、集智,经过反复打磨,终于将初始议题完善成较成熟的建议文本。
《关于净化保健品市场乱象 保障银发群体权益的建议》具体建议措施为:加大宣传,筑牢科学认知防线;完善机制,给予各方专业支持;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科学养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以“教治融合”为核心理念,聚焦“终身教育、治理培训、社区党校”多职能一体谋划、协同增效。这不仅是老年学员的学习乐园,更是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通过“基层观察点”“客堂间”倾听诉求,以专业视角提炼梳理,让“接地气”的建议成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