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不落地,费力无效益。”“签约不动工,等于一场空。”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久谈不签、签而不动、动而缓建、建难达产”等现象,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部门推诿、效率低下等外部制约。
为破解项目流失、延误的难题,亳州市谯城区积极探索“进展可视、过程可控、结果可考”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并于去年8月上线“谯城投资e点通”项目调度系统。通过数智赋能、深度介入、精准服务、全程陪跑,实现从项目洽谈、落地、建设、投产至达产的全流程加速,显著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系统启用以来,谯城区项目审批环节由51个压减至27个,实现“签约即备案、拿地即开工、投产快达效”。截至今年8月底,该系统已录入项目143个、储备61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审批平均提速60%。
数智赋能
项目开“外挂”
机器轰鸣,工程车穿梭,木工正加紧制模板……近段时间,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中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兽用中药提取物项目现场施工正酣。
“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了38天,就像开了‘外挂’!”谈起项目建设速度,公司负责人高猛感慨。
高猛所说的“外挂”,正是“谯城投资e点通”项目调度系统中实时跳动的“彩虹”进度条。
该系统被当地企业称为“数字店小二”,覆盖项目立项至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并拓展至招商线索收集和企业投产达产,重塑项目落地生态。
系统将项目全生命周期细分为立项评估、用地保障、施工许可、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11个大节点、42个小节点,形成可视化“彩虹”进度条,并设置四色提醒:绿灯已办结、蓝灯正常推进、黄灯48小时倒计时自动报警、红灯逾期未办并触发“13710”督办机制。谯城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系统运营、管理和维护。
项目土地挂网前晚22时15分,系统突现黄灯预警:距截止仅1小时,宗地图缺失!短信即刻发至谯城区自规分局窗口人员。十分钟后,扫描件传回,黄灯转绿,公告准时发布……中欣堂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芦慢利对系统高效运转印象深刻,“原来线下办规划、施工手续要两三个月,现在线上不到一周时间全办好,各环节全面提速。”
亳州西部污水处理厂建设期间,资金节点亮起红灯,系统启动“13710”督办(1天接办、3天反馈、7天初步解决、1月完成、0跟办销号)。谯城区住建局、魏武国控连夜会商筹款,将原需90天的流程压缩至76天,消除环保隐患。
谯城经开区专职代办员张震见证了项目代办服务的巨变,“2018年前,审批全靠人工,资料成包提,甚至用行李箱拖。现在全程电子化,从拿地到开工,所有手续线上办理。”
2024年,谯城区改造11个老旧小区。项目入库“e点通”系统后,住建、城管、街道等多单位依平台节点分工协作、协同推进,提前60天完成。“多双手同时织一张网,效率大增。”项目负责人余飞感慨。
“以前追着部门跑,现在跟着‘绿灯’走。”安徽全华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海进前在看到环评通过、用地预审节点自动点亮后说,“就像点外卖看进度一样方便!”
深度介入
“一站式”服务
“从厂房开工到拿证不到8个月时间。”9月2日,在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庆家康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万林指着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办公楼说。
该公司去年决定自建新厂。谯城经开区代办团队从选址勘探到楼层施工,全程指导。办理竣工验收时,代办员张震主动对接企业,“我们按照‘e点通’系统提示,直接联系施工单位,准备消防备案、查验报告等材料,帮助企业推进验收。”
“项目验收如果出问题,说明过程服务没到位。”谯城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钊告诉记者,“投资e点通”系统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包保机制和节点逾期触发机制,要求代办员及相关人员提前介入,将验收标准前置至施工过程监督,“不能等到验收时才指出问题。”
“进场不到一个月,在政府帮办人员的指导下,各环节无缝衔接,工期缩减近半。”中欣堂项目施工负责人瞿钗仁介绍,项目初期,企业曾为审批流程问题而苦恼。谯城经开区帮办团队主动上门,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仅用3天就完成原来近一个月的开工流程。
“有困难就找代办员,缺土、水电、道路开口等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芦慢利介绍,目前两栋生产车间和综合楼已进入主体施工。
“有问题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咨询,将数据录入‘e点通’系统,确保相关部门能及时回应。”代办员张震主要负责盯系统、跑现场、收集数据、协调相关责任主体,对接主管单位,为项目加速保驾护航。
“我们都是‘数字店小二’的代言人。”代办员魏铮表示,从土地勘界到水电接入,最多可代办42项业务,“企业只需专注建设,其他事交给我们。”
承庆堂中医药项目消防验收出现8处问题,黄灯预警。谯城经开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任俊带着施工方,在“e点通”上“按图索骥”,现场联系质检所加急复检防火门、设计单位调整排烟管道……政企合力将30天整改期压至7天,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
“‘谯城投资e点通’不仅是预警系统,更是帮办平台。”王钊介绍,该系统构建“一网统管、两点分工、多环节落实”格局,覆盖全区重点项目、58个部门及乡镇(街道)。每个项目还配备“1+1+N”帮办团队(分管负责人+专职代办员+N名业务帮办员),无偿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快发展”。
共创共赢
打造新名片
“以往项目审批如跑‘马拉松’,企业‘跑断腿’、部门‘踢皮球’。一个项目跑下来,审批慢、沟通难,客商的投资热情都被磨没了。”谯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赵钱深有体会地说。
2024年初,谯城区组织联合调研组对20个滞后项目解剖后发现:部门数据不互通,重复提交的材料占70%;7个重点项目责任虚化,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超期节点无预警,问题爆发才补救,监管存在盲区。
之后,一场“必须用数字化重塑流程”的改革在谯城启动。经过两个月的摸索演练,“谯城投资e点通”于2024年8月1日正式上线。该系统通过线上主动监测、分色预警、实时调度,倒逼线下流程优化,形成“线上+线下”管理闭环,实现项目“进展可视、过程可控、结果可考”,推进项目建设“看得见、管得住、跑得快”。
为确保系统预警不“空响”,谯城区建立三级调度机制:责任单位“一把手”周调度、分管领导半月调度破解跨部门梗阻、主要领导月调度解决“卡脖子”难题,让“躺平”现象无处藏身,高效履职成为常态。
“所有环节实行积分管理,超期扣分,考核结果关系到单位评优、干部晋升。”谯城区办公室主任焦广春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因节点超期约谈6人次,项目按时完成率同比提升45%。
“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监管,而是有温度的陪伴。未来将优化系统,新增‘招商线索智慧跟办’功能,实现从线索到达产全链‘陪跑共创’,推动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共创共赢’。”谯城区区长宋保众告诉记者。
“投资e点通”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已成为谯城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名片。2025年上半年,谯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6%,居亳州市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总投资102.28亿元;新开工27个、总投资48.71亿元。(记者 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