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明光市的乡村,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魏岗村的桃林里,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抹山村的农家乐院落中,饭菜香气袅袅飘远;林圩村的恒温龟舍内,一枚枚龟蛋孕育着增收的希望……
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明光市“庭院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当地深挖农家院落的“方寸潜力”,巧思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结合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多元业态,在一方方小院间徐徐铺展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
经果林结出“增收果”
走进明东街道魏岗村林场组,沿途经果林郁郁葱葱,十余处农家小院在浓荫中藏露有致,吸引着游客探寻田园乐趣。
“前些年把院子周边打理起来,连片种了近50亩桃子、李子,每年采摘、批发、零售等综合收益稳定在12万元左右。”村民臧宏卫笑着算起增收账。
“我们这种桃子、李子、葡萄快60年了,家家户户都是前院住人、后院种树。”说起经果林,魏岗村党总支书记卢占丰满脸自豪。借着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当地鼓励村民把庭院边角利用起来发展经济,既扮靓了村庄,又让大家在家门口增加收入。如今,全村特色经果林种植面积达1000亩,通过庭院零售、游客采摘、商超供货等渠道,年产值近300万元。
为让果子更快“变现”,村“两委”主动蹚出“村播”助农路,用短视频、直播带火采摘游,单月最高吸引游客超1000人次,让枝头鲜果快速变成农户口袋里的现金。
农文旅激活“致富院”
不远处的抹山村,村民袁礼伟正和施工队敲定老院子改造细节。
“咱村紧邻东风湖、抹山寺等旅游景点,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我打算把两处庭院改建成餐厅、民宿,再设个农产品展销点,游客来了能吃能住能带走。”袁礼伟的盘算,正是抹山村“庭院变财源”的生动缩影。
依托依山傍水的生态禀赋,抹山村把庭院改造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
“今年投入600余万元提升人居环境、文化氛围和基础设施,美化改造农家庭院50余户。还利用房前屋后零碎地块打造果园、菜园等‘五小园’打卡点,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搞采摘。”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在兵介绍。
“我们坚持农文旅融合,整村规划、产村联动,指导村民结合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用老院落、旧房屋、碎地块灵活发展‘庭院经济’。”张在兵说,如今的抹山村,游客能逛庙会、赏湖景,可摘草莓、住民宿,农家小院真正成了“致富院”。
观赏龟闯出“共富路”
午后的明南街道林圩村,孙开镭的恒温龟舍内百余只观赏龟在水中悠然游弋。这位曾在浙江务工的“80 后”,2020年带着在外积累的市场经验返乡创业,从最初的直播带货转型到深耕观赏龟养殖领域。
“庭院养龟门槛不高、投资灵活,平时打理也轻松。”孙开镭道出了自己转型养殖的初衷。如今,他的基地每月能稳定孵化龟苗70只至80只,月产值约15万元,订单已排至明年1月。
明南街道也在积极推动观赏龟养殖产业发展。“我们正探索‘观赏龟+文旅’模式,让游客体验养殖孵化乐趣。”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波介绍。当地建立了“专员包联试点户”机制,成功带动首批3户村民试点养殖落地。
为打通产销链路,明南街道打造了“云端+实体”销售网。线上依托“抖音乡村计划”建立“大横山共享直播间”,开展龟类养殖全过程可视化营销;线下对接花鸟市场建立供货合作。通过双渠道发力,该产业年利润预期突破70万元,让小小的观赏龟真正成为了乡村致富的“金蛋蛋”。
从魏岗村的瓜果满枝到抹山村的炊烟迎客,再到林圩村的“龟”力十足,明光市“庭院经济”多点开花。截至目前,该市“庭院经济”覆盖5.2万户,涉及面积6.4万余亩,年增经济效益超2.2亿元。这些扎根院落的产业,不仅让村民稳稳实现“家门口增收”,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方寸庭院里生长的致富梦想,正铺就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记者 李邦军 通讯员 赵楚 郭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