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江汉平原的艳阳里,农用无人机掠过整齐的田垄,一行行白鹭从稻浪间跃起,脚下,连片沃野如巨幅棋盘般铺展,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乡村振兴的脉搏。
这一幅现代农业新图景的背后,是湖北交投集团的创新实践: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抓手,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金优势,创新应用于农田改造、生态修复和乡村治理,在荆楚大地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时代答卷。
公安县麻豪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获评2024年湖北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优秀范例。
试点先行,探索全域整治新路径
2022年,湖北交投集团在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率先“试水”,投资1.63亿元对6万余亩土地进行综合整治。
在规划之初,项目便锚定“生态与治理共生”的方向。坚持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流域综合治理深度融合,严格遵循“以水定地”原则,像裁缝量体裁衣般精心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哪里该拓渠引水,哪里宜平整造田,都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标尺。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团队为土地进行了一场“全面体检+系统升级”,不仅平整零散地块、修建防渗沟渠,更配套了从耕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设施,让“望天收”的薄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的麻豪口,早已旧貌换新颜。2024年11月,三个子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新增耕地1134亩;2025年8月,其余1215亩指标也顺利验收入库,构建起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该项目成功入选《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并荣获“湖北省共同缔造典型案例”“2024年湖北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优秀范例”称号。2024年9月,项目全面完工,累计实现2.58万亩耕地的提质改造,新增水田2638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2275万元。耕地多了起来,粮食增了起来,更让群众的心聚了起来,乡村的劲鼓了起来。
荆州八岭山镇国土整治后水稻长势喜人。
整镇推进,打造乡村振兴“活样板”
2025年8月,在荆州八岭山镇的盛夏田野里,稻浪翻滚,农机在连片的田畴间穿梭作业,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农业的繁忙画卷。曾经,这里是“一亩三分地”的零碎田块、杂草丛生的废弃坑塘。如今,已蜕变为万亩沃野,配套的水利管网像银线般织成网络,农机道贯通阡陌,机械化耕作从“不可能”变成了“日常操作”,耕作成本下降近三成。
作为全省首个整镇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湖北交投集团投入近5亿元,对14.18万亩土地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项目实施以来,湖北交投集团通过农用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四大工程”,推动“小田”变“大田”。将原有零碎的田块、坑塘、废弃及低产地,改造为集中连片、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的高产耕地,大幅提升了耕地质量和连片度。这一变革,为机械化耕作、无人机施肥及系统化排灌提供了便利,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巧妙结合,有效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圆满完工,改造提质农田5.67万亩,新增水田5348亩,2025年连片流转8956亩。土地流转后,当地村民每年仅租金就为集体增收537万元,水稻一季增产1970万公斤,按最低保护价计算,每年可增收4925万元,实实在在地让家家户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高速公路周边经提质改造后的稻田。
复制推广,拓宽全域整治辐射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肩负着国家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湖北交投集团在麻豪口的首创实践和八岭山的典型示范基础上,再接再厉,将“交投模式”复制推广,相继投资承建了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荆州区纪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项目。
在洪湖老湾乡,9000余米生态护坡如银色缎带般环绕田野,1100亩零散耕地变身“田成方、路成网”的现代化农田,2.6万米沟渠得到清淤疏浚,48公里硬化道路串联起6个行政村,16座桥涵闸如明珠般点缀其间;在鄂州涂家垴镇,近9万亩土地的整治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两个项目实施完成后,每年可为国家新增储粮1100万公斤;在荆州区纪南镇,耕地占补平衡子项目推进高效有力,1300亩整治任务已基本收官,新整土地陆续移交农户投入耕种,目前已实现产值3500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构建起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体系,更打通了农产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村民们喜笑颜开:“以前是荒地,现在是‘聚宝盆’!”
从麻豪口敢为人先的首次试水,到八岭山镇标杆引领的整域革新,再到洪湖老湾乡、鄂州涂家垴镇、荆州区纪南镇的全面铺开,湖北交投集团将交通投资建设领域的硬核实力、管理经验与技术优势,延伸至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以实际行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让荆楚大地的零碎田成了连片粮仓,撂荒地结出致富金穗,薄弱村蜕变为振兴样板。(文/王翔、余欢、戴源、陈文杰 图/视频周鑫、王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