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花园城市。李尚菲摄
“幸福食堂”飘出暖心饭菜香,“零工超市”托起家门口就业梦,“刷脸结算”带来便捷新体验……这一件件民生“小事”,正汇聚成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百姓的“幸福账单”。聚焦急难愁盼,近年来,郧阳区将群众诉求清单转化为一项项扎实的民生成果,交出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从“为民”到“便民” 办好群众“心头事”
“以前外墙瓷砖老是掉,下雨还得摆盆接水,现在房子像新的一样,住得特别踏实。”城关镇东岭街居民何阿姨感慨。
这得益于郧阳区连年来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该区重点对城区内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调查摸底,将居民同意率达90%以上的小区逐步纳入改造计划。
民生实事彰显的是为民情怀和“为政”温度,改造过程中,郧阳区从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出发,优先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墙体脱落、路面坑洼、屋顶漏水、排水不畅”等眼前“小问题”,同步实施弱电入地、雨污分流、消防设施升级等工程,彻底疏通小区“毛细血管”。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郧阳区连续多年将“十件民生实事”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压轴题”,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
“新建零工超市10个,新增家门口就业2000人以上。”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实事。郧阳区创新推广“零工超市”,将车间建到社区里、工位搬到楼底下,精准破解农村弱劳力、大龄劳力、宝妈劳力等特殊群体就业难题,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工坊”。
一大早,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居民张少芬将孙子送进学校后,就去附近“零工超市”工作。目前,全区已建成119家“零工超市”,涵盖袜业、香菇、电子、玩具、汽车坐垫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帮扶8800余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困难人员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郧阳区从“小切口”入手,开展“一镇街一实事”工作,接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该区坚持以民生为本,优化支出结构,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
从“便民”到“惠民” 推动服务“更可及”
在郧阳区某医院结算窗口,刚体验完“刷脸付”的张大爷介绍,以前买药,要么自己带卡,要么让孩子提前弄好医保码,“现在往机器前一站,面向屏幕,眨个眼的功夫就结算好了,真是又快又省心!”
今年以来,郧阳区将推广医保“刷脸付”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重要民生实事和提升医保服务温度的有力抓手,精准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扫码结算”操作难题。同时,推出群众看病就医“一站式”结算服务创新举措,将原先需要3-5个工作日完成的报销流程压缩至即时办结,从“来回跑”到“一次办”。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这下我安心多了。”柳陂镇龙韵村70多岁的轩进芝老人突感身体不适时,通过一键报警设备,很快便得到镇卫生院急诊小组的上门诊断。
去年,郧阳区根据辖区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环境、辅具适配需求等因素,扎实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智能化提升行动,围绕医疗健康、紧急呼叫、视频语音通话等需求,将智能化设备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目前,该区已完成272户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提升,为544名老人提供服务共计16320次。
“终于有工作了,月收入9000元以上。”谭家湾镇龙泉村村民李瑞日前签约成为家庭育婴师。近年来,郧阳区积极推动新型产业工人就业,以“基地+实践”模式,开办育婴、家政、厨师等工作强度较低、薪资报酬较可观的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班,确保学员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郧阳老旧小区改造后新增的停车场。李尚菲摄
从“惠民”到“品质” 绘就民生“幸福图”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郧阳区既注重“面子”,又夯实“里子”,同步解决“充电难”“上楼难”等问题。
2019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批次,改造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惠及147个小区、2.8万余户居民。
该区把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期待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人在景中、城在绿中”目标,同步推进“见空造绿”“插缝造景”“拆围透绿”,一个个“口袋公园”在街角亮相,一座座游园在社区落成。目前,全区已建成文化广场、体育运动公园等游园15个,新增“口袋公园”12个,公园绿地面积达271.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7平方米。
流动商贩也有了固定摊位。在新天地金座广场附近的夏云街,曾经的流动商贩赵守有说:“现在便民点来往人多,好卖菜,不像以前在路边摆摊,既不安全,也影响交通。”
去年以来,郧阳区以服务促管理,主动为商贩找摊位,先后在背街小巷规划设置23个便民点,让流动摊贩从“打游击”变成“守阵地”,实现城市温度、城市质量、城市品位的同步提升。
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郧阳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手,着力打造“下楼是公园、出门有学校、附近可就业、社区能养老”的品质县城,让更多“微心愿”变成“幸福实景”。(文/图 李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