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航标志被喻为行轮的“眼睛”。那么,你知道芜湖长江大桥处的航标浮具已服役十几年,钢制的材料甚至沿用上百年了吗?近日,这些钢制航标浮具陆续更换,新型环保材料航标浮具上岗,标志着长江安徽段首个航标绿色养护示范段建设正式迈入实质性阶段。
坚持生态优先,今年长江芜湖航道处将芜湖市境内青弋江河口至朱家桥段约10公里航道,设为长江安徽段首个航标绿色养护示范段,计划对段内39座钢制航标浮具,80%以上替换为新型环保材料航标浮具,目前已替换11座。
为何要更换航标材料?“传统钢制航标浮具,容易褪色、生锈、水生生物附着,需要定期清洗、除锈、刷漆,表面剥落的钢锈、新刷的油漆等,都会对长江水体造成污染。”示范段养护单位、长江裕溪口航道处副处长施翔告诉记者,此次示范段应用的纤维树脂一体化浮具,是皖江绿色航道建设的最新成果,具有颜色鲜艳、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还有不掉色、不降解的绿色环保特性,实现对长江水体零污染。
记者了解到,航标养护一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以前,钢制航标浮具除锈、刷漆等维修保养,直接乘船在江上作业;长江大保护开展后,钢制航标浮具维修保养,必须上岸、进厂处理。近年来,长江芜湖航道处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仅新材料上已先后试点投用三种材料,与厂家共同开发、研制适合皖江航道特点的航标新品。
此次打造安徽省首个航标绿色养护示范段,更是进一步践行长江大保护的有力之举。示范段创新性地在全省首次将航标绿色养护的范围,从公用航标拓展至专用航标,为芜湖滨江旅游码头更换了“芜旅专用浮”新材料航标浮具,助力芜湖长江夜游经济发展。
“除规模应用新材料、新工艺航标外,未来示范段还将结合数字孪生平台、无人机机库巡检等新技术,推动航标养护减污降碳,朝着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航标绿色养护先进模式,向皖江全线推广。”施翔表示。
8月5日下午,工作人员正在给芜湖长江大桥处的航标浮具进行养护。(记者 齐雯雯 汪泰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