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利用智能评标辅助系统进行评标工作。申亚超摄
11月30日,评标专家刘建国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西岸的国网湖北木兰绿色数智评标基地打开电脑,进入智能评标辅助系统中的“评标专家个人工作台”,轻点鼠标,不到6分钟就完成了1本四五百页标书涉及的10余个评审因素的初步评审。这样的工作场景,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将数字技术与实际业务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绿链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缩影。
采购优质设备、优质供应商是电网安全的基础保证,评标工作常常需要在几千家常规批次投标单位中“好中选优”。以往,评标工作只能依靠专家在一本本长达几百页的标书中人工查找评审因素相关内容。每位专家需评审近100本标书,评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专家评标压力大,难以避免“错看”“漏看”等问题。
不仅如此,服务类项目评审内容十分繁杂,评标工作易受历史经验、工作习惯等主观因素影响。为解决以往评标工作中人工评审准确度低、快速对比和真实性校核难度大、标后投诉和质疑多等痛点,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发智能评标辅助系统,引领智能采购,促进绿链建设质效“双提升”。
据悉,智能评标辅助系统已在国网湖北电力服务类采购项目中全面应用,并将在物资类采购中推广应用。(王宁 张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