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8月30日报道称,对世界最大的那些船舶而言,鸭毛是下一场革命。全文摘编如下:
当今年春天“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时,人们才了解到当今集装箱船的体积有多大——仅在过去20年间,它们的体积就增加了一倍。
随着集装箱船体积增大,海洋工程师必须想办法提高这些海上庞然大物的行驶效率。具体而言,他们正在寻找能够减少阻力、控制排放并最终提高燃料效率的新材料。
为了获得灵感,他们可能会把目光投向另一群水上专家:鸭子。
这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法尔扎德·艾哈迈迪和乔纳森·博雷科的观点。他们在过去10年里研究了鸭毛的结构和性能,以了解鸭子如何能够如此轻松地实现水下和水面环境之间的切换。
掌握了这些知识的艾哈迈迪和博雷科研制出了一种人造鸭毛,他们希望工程师有朝一日能将其应用于船舶外部,使船只能够更高效地在水中航行。今年夏天早些时候,他们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些人造鸭毛的故事始于2008年,当时博雷科是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给他的停车位位于教职工停车场的最远区域,这意味着,他每天下车后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才能到教室。这条路经过一个池塘,有一天,博雷科注意到,一只鸭子下潜后浮出水面,抖动羽毛后甩掉了水。博雷科意识到,这是“去湿化”的过程。“去湿化”是一个流体力学术语,指的是呈薄膜状的液体缩成液滴,就像雨点落在叶子上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