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G59呼北高速鄂湘界段通车,标志着呼北高速湖北段全境贯通,宜昌三峡至湖南张家界车程缩短至2.5小时。
群山中的G59呼北高速鄂湘界段。
数智赋能:重构山区隧道建造新范式
呼北高速鄂湘界段项目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湖北交投宜昌建设公司组织建设、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运营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项目以“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全流程数智化管控体系。通过引进三臂凿岩台车、砼湿喷机等七大类先进工装,实现隧道施工人数缩减至传统工艺的1/3,工效提升2倍,湿喷混凝土回弹量控制在5%—8%的业内领先水平。2023年5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全国现场会上将本项目列为“智能化隧道先进工装应用”观摩示范,浙江、山东等多家省内外单位专程前来交流,为行业贡献了可复制的“数智化隧道建造方案”。
呼北高速鄂湘界段全线控制性工程麒麟观隧道。
生态共生:让公路“隐形于山水”
项目地处生态敏感区,项目建设初期就始终践行“最小破坏就是最大保护”原则。
麒麟观隧道采用“先桥后隧”工艺节省用地50余亩,减少开挖方量3万立方米;“反哺式”洞渣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率95%,“强聚能”水压爆破技术减少粉尘排放60%,噪声污染减少40%。同时,通过中央分隔带绿化提升、边坡生态修复等景观设计,打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态廊道,实现了“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和谐画卷。
呼北高速鄂湘界段南河大桥。
科技攻坚:破解喀斯特地质难题
面对喀斯特地貌的复杂挑战,项目团队以创新破解难题。麒麟观特长隧道施工中遭遇每小时1.2万立方米的大规模涌水,创新采用“暗河变明河”治理方案,历时1143天攻克溶洞、暗河、瓦斯等地质难题。项目累计改进工艺工法21项,申报专利17项,制定专项技术指南1部,其中“公路隧道新型竖井出渣及溜渣装置”获全国交通建设微创新二等奖,展现了湖北交通人“向地质极限挑战”的科技实力。
民生为本:党建铸魂彰显国企担当
项目构建“1+2+N”党建品牌矩阵,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实施永临结合、三改工程、乡村振兴等举措,惠及沿线2.3万群众。项目进场后,完成改扩建乡道19公里,新建乡道17.5公里,既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又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2025年6月,749名建设者10天募集10.6万元,为五峰镇实验中学援建心理咨询室,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设一条高速、造福一方百姓”的承诺。
服务先行:运营前置护航高品质出行
为保障项目如期通车运营,湖北交投宜昌运营公司组建建管对接专班,聚焦养护、机电、收费、安全等重点环节,将运营需求全面前置,系统推进通车前各项准备工作。
面对路段桥隧比高、隧道群密集的特点,运营公司联合建设公司提开展全线隐患排查,及时优化标志标牌、封闭施工便道,有序完成隧道消防检测、计重系统标定,以及各收费站收费、监控系统的硬件安装与软件联调。
同时,组织隧道集控人员提前开展实地踏勘,结合监控布点熟悉路段实况,切实做到“心中有图、眼中有路”。针对通车即迎“国庆中秋”双节大考的特殊节点,公司增派养护巡检力量,常态化布设清障救援点并扩大辐射范围,全面提升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以实际行动守护公众出行安全与畅通。
呼北高速鄂湘界段通车后,鄂湘间又添一条交通动脉,将加速鄂湘西民族地区资源流通与文旅融合,为武陵山区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图/文 杨柳、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