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环、省立医院周边、长江中路(银泰门前段)等17处拥堵点计划“动手术”,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8月18日,记者从合肥市大建办获悉,近期合肥市城建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多部门会同属地,将联合开展新一轮市区拥堵点治理,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徽州大道“疏堵” 显成效
徽州大道是合肥老城区的重要标志性干道,尤其在长江中路至环城公园南路的两侧,沿线分布着小区住宅、政府部门以及学校。
长期以来,该段徽州大道采用人非共板断面。由于沿线非机动车进出开口较多,大量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中,致使机非混行,从而出现部分路段拥堵现象。
与此同时,庐江路交口南北两侧均设置有临时停车位,在南门小学上下学期间,临时停车位均停满车辆,导致交叉口出口道车道数短时间内减少,进而加剧拥堵。
今年,建设部门组织展开了徽州大道(长江中路-环城公园南路)拥堵点治理工程,“见招拆招”进行局部“手术”。近日,记者探访见到,该处治理工程已经完成,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感。
比如,原有的徽州大道机动车道中增设3.5米宽非机动车道,明确了“人-非-车”路权,防止人车拥挤。徽州大道原公交站台直接设置于人非共板上,为保证增设非机动车道行驶的连续性,老公交站台已改造为新型港湾式公交站台。
在徽州大道与长江中路交口南侧,由“四进三出”调整为“四进两出”;徽州大道与红星路交口,由“四进四出”和“五进五出”改造为“四进三出”;徽州大道与庐江路交口,则由“四进四出”改造为“四进三出”,功能布局更趋合理。
“不仅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注重合理性、实施性和经济性,体现合肥现代化城市的时代气息。”庐阳区区委规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证车辆行驶畅通快速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交通设施安全、可靠而且适用。
新增长带来新问题
道路交通,是连接城市血肉的骨架。
2018年以来,合肥市科学编制市区年度交通拥堵点治理专项行动计划,多轮次推进拥堵点治理,已累计治理五里墩北上桥口、东二环路与南淝河路交口等95处拥堵点。
其中,今年以来,合肥完成了徽州大道、义井路、四里河路与防汛路交口、大房郢路与四里渠东路交口等多个拥堵点的治理。
权威数据显示,在近四年年均新增机动车18.36万辆、近三年年均新增常住人口16.1万人的情况下,合肥市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从2017年的第7位下降到2024年的第28位。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路网日益织密,合肥城区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拥堵情况。新增的堵点,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制约着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降低拥堵指数,提升通勤效率,让出行更快捷更舒心,成为考量城市管理的一道重要命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精神,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要求,近期合肥市城建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多部门会同属地,将联合开展新一轮市区拥堵点治理。
17处拥堵点将分类实施
城市治堵,事关民生利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合肥正在加快给出自己的答案。
本次新一轮市区堵点治理将按照“一点一策”、分类推进的模式开展,依据城市体检结果、交警部门监测、辖区摸排、群众投诉反映等,计划对17处拥堵点分为三类实施。
第一类主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缓解拥堵现状,包括优化信号配时、加装诱导屏、优化标识标线及强化执法等。涉及南二环、包河大道(包河区政府-龙川路)等2个项目。
第二类主要通过局部“微整形”实现拥堵节点的功能性改善,包括增设导流设施、路口渠化等简易工程措施,同步加强管理执法。涉及西二环-黄山路交口、庐州大道(方兴大道-杭州路)、集贤路-明珠大道交口、集贤路高速道口落地衔接段、省立医院周边、东二环-北二环交口、长江中路(银泰门前段)、北二环-淮南路交口等8个项目。
第三类主要采用工程建设方式“动手术”,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涉及金寨路-南一环交口、包河大道(南二环-龙川路)、潜山路-习友路交口、方兴大道(集贤路-九龙路)、北一环-阜阳路交口、新蚌埠路(北二环-凤台路)、蜀山互通(待定)等7个项目。
为加快治理措施落实落地,对于可通过信号优化、优化标识标线及强化执法等管理措施即可缓解拥堵的项目,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确定措施落实时序并组织实施;对于工程规模较小的拥堵点治理项目,由属地确定建设时序并负责组织实施;对于工程复杂、改造规模较大的拥堵点治理项目,按照近远期结合方式由市重点局、市交通局等建设单位确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接下去,我们将加大调度督促力度,让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尽快看到成效。”合肥市大建办工作人员叶潇潇表示,并且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属地定期开展摸排,结合市民意见对全市拥堵点(段)进行常态化动态更新,合理制订后续治理计划。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