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太阳慢慢爬过山头,照在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乡八道河村1000余岁的红豆杉树上,零星的红豆果实像一颗颗红色珍珠晶莹剔透,在寒气袭人的冬季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郧西县安家乡八道河村的千年植物大熊猫—红豆杉。郧文轩摄
郧西县林业管护中心干部李守仙介绍,这棵红豆杉古树树高17米,胸围2.8米,估测树龄约1010年左右,冠幅平均7米,长势良好。2021年9月,获评“湖北十大最美古树”。
一棵古树,一段历史。住在古树附近的村民陈会庭介绍,唐代广德二年,一名叫杜德章的村民在田地耕种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株苗,似松非松,绿色似剑形的叶子十分讨人喜欢,便小心翼翼保护起来,呵护小树苗成长。随着小树长大,附近群众每逢六月三伏天,经过此处树荫下,明显感到清新的凉意,十分凉爽舒适。每年秋季,树上结出一串串红彤彤的红豆果,外红里艳,宛如南国的红豆,寄托人们的相思,又扮靓了山村。
“我们都是在这棵树下长大的,夏天时躲进空心的树干里玩捉迷藏,秋冬时又一个个爬到树上采红果子……”70多岁的村民江书应感慨,这棵古树,几乎凝结着八道河村每个人的童年乐趣。附近的村民对这棵古树珍爱有加,不仅因为红豆杉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更重要的是被群众视为村子根脉所在,保护古树成了当地村民约定俗成的“规矩”。千百年来,乡亲们生火做饭、盖房建屋,从来没想过砍一根古树的枝桠,还有很多人主动当起“义务巡树员”。
上世纪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全村人一致约定:村里的古树,是村集体所有的风景,不分给任何家庭,大家都有责任保护好。“那时我是生产队的副队长,我清楚记得,这一条被写在会议记录本上。”江书应回忆道。
90年代,村里人发现,原本四季常青的古树,变得有些枯黄,不少枝桠甚至有枯死的迹象。
看着很痛心,自发行动起来。挑来土壤覆盖裸露的根部,又找来石块,在古树周围砌成一堵“防护墙”,防止水土流失。
村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古树一日日重新焕发生机。那浓浓绿荫带回的清凉,也让村口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人们爱树之情,历久弥深。2009年,郧西县林业部门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时,把这棵千年红豆杉挂牌保护起来。
有了“身份证”,每年林业部门不仅会安排专人养护、监测,还会定期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过来,为古树体检、施肥,以及做根系复壮、病虫害防治、空洞修补等各项养护。
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撒手不管”。因红豆杉树皮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一度有人不远千里来到八道河村,想要刮下树皮带走,都被村民制止。
郧西县还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护树行动,利用党建活动、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等主题活动,每年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不言,与岁月俱长,与山川同在。就像一个个荡漾在我们心底的梦,牵引着我们的目光不断往岁月的深处回眸凝望。(邹景根、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