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乡村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道出了各族群众“在一起”的坚强决心。
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将各族群众关系从“在一起”空间距离,升级为“一起干”心灵连接?
湖北省找准各族群众共同关心的“最大公约数”,激发共同缔造内生动力,从村头巷尾、门前屋后的大事小事做起,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鹤峰县走马镇的围鼓队在该镇木耳山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展示围鼓才艺。
察民情,找准“最大公约数”
湖北是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格局。一个社区、村落中居民民族成份不同,生活中的诉求却存在大量重叠交叉处。
只有摸清基层实际情况,转变“大包大揽建设”的思想,为群众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平台,才能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兰香小院同时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通过座谈交流、村组夜话、屋场会等多种形式,运用干部入户走访、包保联系制度和微信群、QQ群等平台,收集民意需求,形成问题清单。经分类梳理,由院落理事会进行合规性初步审议,再提交群众会表决通过,累计收集意见48条,通过院落理事会商讨23条被纳入共建项目,形成项目清单及时解决。
找准群众的“普遍关切”和“急难愁盼”,才能调动起大伙儿共同缔造的行动热情。
走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大房坪社区麻溪冲小区,绿树成荫,草坪连片,流水潺潺……此前,由于无人管护,小区树林中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社区发动群众参与“认领一棵树,共护幸福林”活动。小区召开20多场恳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经社区党支部汇总梳理,“大党委”和乡镇党委研讨解决办法,县委领导实地调研并支持决策,过去脏乱差的“无人理小区”变成了人人管的“幸福小区”。
只有找准问题“症结”,才能驱动基层治理“乘风破浪”,方能跑出“共同缔造”加速度。
恩施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支柱产业——椪柑。
聚民意,让群众唱主角
只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共同缔造的前提基础,坚持让群众唱主角,才能让群众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成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主导者和践行者。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共确定9个共同缔造试点村(社区),通过制度建设为共同缔造提供坚强保障。
来凤县组织县领导驻点联系,从乡贤中选优充实村“两委”班子,并纵向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村民自治组织”四级组织架构,将党的领导延伸到湾组;横向实行“包片联户”制度。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党小组58个,党员中心组192个。其中,精神堡社区组建6支“张富清先锋队”,借助“金太阳”、爱心妈妈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义务巡逻、爱心义剪、便民服务等各类活动,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
“笔陡峭壁两面山,中间只有丈把宽,出门都是光棍汉,油盐全靠卖鸡蛋”是宜昌市战点军区车溪村曾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车溪村坚持以“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为根本,以景村一体融合发展为支撑,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村组公路硬化工程、特色民居改造工程。全村90%的户实现了环保、绿色、健康的居住目标,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惠民生,携手和谐家园
“共同缔造”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致力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宣恩县彭家寨。
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桐子营村结合“村庄清洁日”活动,对公路水沟清理整治,增设垃圾收集箱,调整垃圾收集点,对组级庭院进行花草美化。同时,突出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群众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动员家人亲友带领村民修葺房前屋后地带。
“各族兄弟姐妹心连心,我们携手和谐家园……”清江河畔,吊脚楼前,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十五溪村土家农民刘宗秀,在家门口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深情赞颂着党的好政策,讲述 “公路修到家,自来水管连到家,现在祖孙四代在一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故事”。
2023年国庆长假期间,枝江市董市镇石匠店村的“草莓农庄”成了游客“打卡地”。老板娘姚萨仁高娃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一边邀请客人唱民谣,一边激动地说道,是党的民族政策,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土家打溜子传承乐班。
荆州市新风社区打造“红色议事厅”,选举“小区微管家”。动员居民参与解决加装电动车停车棚、整治小区内墙面广告、清扫草地垃圾等问题。一个个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均被逐一解决。
荆楚大地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上,定能共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未来。(何庆良 魏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