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12月1日电 (记者陈静)12月1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地法院提升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片区司法服务和保护力度相关工作。会上还发布了4起相关典型案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跨黑龙江、吉林两省。其中,黑龙江片区属林区绥阳人民法院和牡丹江东宁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近年来,该省法院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立足审判职能,从机制建设、案件审理、普法宣传等多角度构建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健全制度机制方面,一是加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推行案件归口审理模式。省法院统筹指导东宁法院和绥阳法院组成跨部门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合议庭,聘任林草、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33名专家学者组建咨询专家库,选任85名环境资源保护专业陪审员建立专业陪审员库。二是积极构建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形成重点区域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今年9月12日,省法院和林区中院、牡丹江中院及绥阳法院、东宁法院加入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与全国十家高级法院及其下辖相关中级、基层法院、福州大学法学院等协同开展国家公园司法保护。日前,省法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了协同保护框架协议,构建起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新机制。绥阳法院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绥阳分局签订《保护野生动植物协作管护协议》,建立“林长+法院院长”“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协作机制。东宁法院聚焦当地“虎豹秘境”发展战略,推动召开“环境保护与司法联动工作座谈会”,推行“司法+行政”管理体制,与东宁检察院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东宁市河湖管理领域执法协同联动的实施方案》,与东宁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打造“生态东宁•法护虎豹”环境资源保护协调机制的意见》,在证据移送、损害鉴定、职能衔接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三是系统抓实生态环境前端治理,推动构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东宁法院将诉源治理与环境资源保护一体推进,与地方党委、政府建立起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与生态环保部门建立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与多元解纷的衔接,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式解纷路径,绥阳法院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的8个林场建立“法官工作室”,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为大山深处的基层管理站和职工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压实审判责任方面,一是坚持“宽严相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定分止争、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2019年以来,绥阳法院共办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案件28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1件。东宁法院共审结园区内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37件。同时,两地法院对积极缴纳赔偿金的被告人酌定从轻处罚,对参与主体多、涉案金额高等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案件,加大司法宣传力度。二是坚持能动司法,将司法护航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环境资源审判的重点,对于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行政管理漏洞和生态环境破坏风险的,绥阳法院和东宁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5份,推动完善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2019年以来,共审理涉园区建设项目民事、行政案件123件,依法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是坚持修复为要,科学合理运用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多元化生态修复方式,以司法手段促进受损生态环境及时恢复。绥阳法院两个生态修复基地自2018年建成以来,共新植树木34108株,新增植树面积310.1亩,植被平均存活率86.2%。东宁法院依法惩处盗伐林木犯罪,补植树苗4万余株,依法惩处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放生鱼苗27公斤。
加大普法力度方面,一是创建普法主阵地,广泛开展网络普法。2022年,省法院开设“黑龙江环境资源审判”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累计发出85期200余篇文章。二是抓住植树月、老虎日、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三是创新普法形式,常态化开展环境资源审判进村屯、进社区、进校区、进景区等“七进”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
下一步,黑龙江法院将进一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加自觉主动、积极作为的能动司法履职尽责。